返回主页       联系我们

撰写留言     版主管理

 

  今日留言:0条 小字报:关于《血色狼烟》无法保存及孙家庄后山找不到的解答

  邮箱    QQ   个人主页  
zx

 


请问你们是否对外招兵买马?我们怎么样才能加入你们?

 

身份: 访客
I P : 保密
来源:

    发表时间:2006-4-9 20:09:12  
  邮箱    QQ   个人主页  
小克

 


得,一个业余游戏帖吧,竟然也有这么激烈的争论。各位的政治热情还真是高喔!!
从上面几位大侠的言论来看,伪史教育,果然是贻害无穷啊!!~~

 

身份: 访客
I P : 保密
来源:

    发表时间:2006-4-8 14:18:58  
  邮箱    QQ   个人主页  
tormoo

 


大家以史会友,宜求同存异,莫失和气。

 

身份: 版主
I P : 保密
来源:浙江省

    发表时间:2006-4-2 17:05:38  
  邮箱    QQ   个人主页  
国姓爷

 


呵呵,慢走不送。
谎言重复千遍,还是谎言。
任何有良知的汉人,都会怀疑你的身份
我有我的底线,我不希望以后被屠杀的是我及同族,不管是出于何目的。明末的汉人可不知有满族这个兄弟民族。

至于施琅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适。有理由相信明末入侵的是日本,前后反叛四次的大贤臣不会让您失望

 

身份: 访客
I P : 保密
来源:

    发表时间:2006-4-2 11:35:31  
  邮箱    QQ   个人主页  
圣手书生

 


往事已矣,留在茶余后,任凭后人说。。。
历史上的是是非非,有它的时代背景,有它的具体原因,
后人无法真正猜透,只能根据它留给我们的蛛丝马迹揣度。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不求同存异?
再一次佩服诸位的大智慧!

 

身份: 访客
I P : 保密
来源:

    发表时间:2006-4-2 10:57:42  
  邮箱    QQ   个人主页  
黄浦倾城

 


与无君无民,无家无国之人论天下,无异与无父无母之人谈孝。此不智也!遂去!

 

身份: 访客
I P : 保密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

    发表时间:2006-4-2 10:33:07  
  邮箱    QQ   个人主页  
黄浦倾城

 


不错,我是汉人,但我不是随时都以大汉民族自居的人。但是这屠杀汉人的事件也不单单是满族人的杰作。再说,汉族人难道就没有过屠杀同胞的杰作吗。至少满人还没出先杀父弑兄淫母奸嫂这样四合一的荒唐事情。连中国共产党也会在无奈的情况下,拉来几十辆重型武器扫杀天安门广场上连日连夜静坐的大学生那!国家的上层组织是用来巩固政权用的,你难道难保证将来有一天我党就不在行此举。杀鸡只是为了儆猴而矣,这是政治问题!
还有那位国姓爷的后人,你应该没有搞清楚动机这个概念吧。动机和行事根本就是两码事。郑成功和傅仪郑成功为的是反清复明、而傅仪帝为了反民(国)复清,这是他们的源动机。但在实际的行事方面,郑成功光明磊落,我也没有否定。宣统帝在走投无路时投奔日本就显得有些龌鹾了。不过,他们都是在为失落的王朝作最后的挣扎,这是事实,这也是一种对前朝的愚忠,改天仁兄为中华民国摇旗呐喊的时候,我不会奇怪。我没有把宣统帝比成民族英雄,还有民国各地实力派的目的是扩展地盘而矣。宣统帝是很郁闷的,在他的字典里,大清是毁在他手里的,他也曾希望通过学习洋务以维新,但整个天下被慈僖搞的差不多了。
清庭先提出让他莫恢复中华,你这句话就说的就有点问题了,就靠郑氏的实力,妄想东山再起,已经不可能。而且郑氏放弃了清庭杀熬拜、征三藩,灭准葛尔的机遇,有此可见,郑经兄也不是什么能够成大事的人,他老祖先给他在台湾挣下了一份家业,就不思进去,至于他所谓的中华民族,也只是他郑氏一族的中华民族。真正的中华民族可不是只有单纯的汉族,我们汉族兄弟一向来和其他兄弟民族亲如一家,这是我党立来的衷止。兄弟民族是自己人,侵略者才是外人。难道这不对吗?我想问你一下,什么叫岁时通贡如朝鲜故事?他们是要想与朝鲜一样独立成国,然后向附庸国一样年年柰供,决不称臣,郑氏想要同贡和不臣的方法保住他们的在台的地位,岂不像我们水扁兄弟一方面想跟中方协商,另一方面又想独立朝廷相思。如果现在中国政府能让水扁兄弟建立国家的话,那么康熙帝也会允许这中裂土分疆的事情的出现。至于说台湾非中国版籍一说,就论定清政府有划分两府的意见,未免有些荒唐。清朝初定,汉人不服,以民朝为中国正统一氏,以清朝为旁系。在那时中国应指中原之国,在广大汉人心中亦指不可挽救的明王朝。是明王朝失了台湾,成功复台之日,是清庭坐镇中原之时,故台湾本非中国国籍,如果郑氏想独立出去通贡不称臣,决不允许。
阁下对分裂的意见,鄙人实为钦佩,理由卓识丰富,我也赞同。不过,时也,势也,造你这么一说,陈水扁建立新政府跟本也算不是分裂了!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这么反对那。要知道台湾是历经沧桑的,先有荷兰殖民在先,中国政府焉能在让他独立出去,除非真的没有办法,后来被日本割去,日本将妄之时,同盟国决定把台湾列为同盟国管去,若非老蒋,蒋夫人和小宋来回奔波,焉能有今天台湾仍是中华领土!
我认为,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及其抗清斗争,是明清之际民族战争的延续,其性质并不会因为控制区域的大小而变化。在郑氏据台的之前和之后,都不乏人举旗抗清,郑氏只是其中一个,没有什么不同。这一点我赞同。不批驳
清廷也有主战主和两派,单纯靠一派意见就妄断全局,不可!清廷的意见还得看政府的第一主脑,只有皇帝说了算,打个比方,现在我们上课,其中一个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对大家说:“今天不用上课。”谁信?最喜欢上课的人说:“今天课程排满。”然后班长说接到院里通知“今天补一上午的课”大家都信了,因为这是院里的意思,不是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意思。
假如现在让你反共和民国,我相信你能够比郑经找到更好更多的理由,发一偏檄文,肯定有许多愚知的人们跟着你甩大旗的,借口是多的,但不称臣是有问题的?问题大了!
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讲到金门岛时说:“我们不是这样看待这两个岛屿的。我们对这个问题有过公开声明,就是让蒋介石守住这两个岛屿。我们也不切断他们的给养。如果他们给养不够,我们还可以接济他们。”
老毛子在越南派舰队偷袭我西沙群岛之时,中国海军舰队集结在渤海港湾,而不是广州湾,众人认为如果出动这批海军舰队必定会在台湾海峡遭到伏击。老毛子果敢的断言:老蒋不会对此伏击。老蒋一生以统一中国为己任,从他从同盟国手里争取到台湾可见的。但老蒋一生行事都在帝国主义和共产党的牵制之下,淤陷淤深,所以老毛子还是最了解蒋公的,决不会做与中华民族不利的事情。蒋公所为,揭以民国治天下而挹,可惜他与洋人交,与共党争,终失天下,失了天下的他还不甘失败,希图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中华民国重新底定中原建立良好条件,可见正统不一,统一中华民族的思维与方法也不一。
康熙帝还发表高见说是“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这句话说得好,是清庭后期处理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台湾既以征服,要考虑的不是战略地位,而是经济作用,从当时台湾经济的角度而言:“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的确不错。但后来有人施以大义,康熙帝不是没有弃台吗,中国有句俗话,只有当要失去的时候才会知道其重要性,台湾既江浙福建一带生产就稳定了,不是吗。人非圣贤,俗能无过。康熙帝考虑问题不全面,我们又不能怪他,没有一个人是圣贤。但有过改之才是君子气候。康熙帝在发现这些问题以后不再弃台
清廷对比海澄大百倍的台湾毫不在乎,这句话是你在说,有可能是主和派的意见,但决不是清廷的意见。康熙也称台湾乃东南之屏障,台湾若失,江浙福建一带将永无宁日。但许多大臣惧怕三藩与郑氏一起闹势,国基不稳,所以才会出现主和派。而这种默契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之所以如此不惜血本,一定要消灭郑氏而后快。的主要理由是郑氏坐镇台湾,骚扰江浙福建一带,而这一带又是清庭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当收割季节,郑氏挥军而入,掠夺一番,大大影响清庭的财政收入,故不惜血本,决议消灭郑氏
郑氏是在清廷诛熬拜,灭三藩,征葛尔丹期间骚扰清庭,使国基不稳、国库透支。还密结三藩,蓄意谋反。这对于清庭而言,此仇不共带天。何况郑成功为民族大义而收台,而郑经以郑氏利益而守台。守台的郑经弄得民怨沸腾,众叛亲离。所以,施将军才顺天地之道,征服台湾,台民无不欢庆。施将军和郑经都是地主阶级的象征。你想让施琅一心都为民作主很难,就别说郑氏了,你如果有本事让当代中国共产党中的腐败分子一个个收敛起来他们贪污腐败的那副嘴脸。那我就相信的确是施将军人品有问题了。人是有欲望的,如果现在有人把腐败来的一批钱放在你眼里,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鬼知道你会不会去拿!
“迁界禁海”只是为了防止郑氏掠夺粮食,渡台将意味着把生产资源让给郑氏,郑氏经济发展起来,更难对付。不是施琅只要活着,就是两岸往来的最大障碍。台湾问题本来就是个复杂的问题。当然我也不是单纯说施琅是英雄,是好人,就算是伟人也会犯错误,共产党的伟大领袖陈独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你能说他们是坏人吗?特别是老毛子后期,你只要说错一句话,与资本主义、地主阶级有一丁点关系,就拖你出去戴个红帽子玩玩,你是不是也该认为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是一个专利的集权者,不顾惜人民生活的疾苦、中华文化的摧残者,麻木不仁的统治者,中华民族的千秋罪人。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我相信你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最起码,不能够客观的用辨证的方法去看待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足的好人,也没有一个人是十足的坏人。你一样,我一样,施琅也一样!希望阁下今后看问题,考虑的时候从多角度出发,不要一跟筋到底,不实在!我没说施琅反台独,施琅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适。施琅收复台湾是为臣子,尽臣力。当施琅是大清的臣子时,理应以军令是从。是军令而已,我没说他反台独。
事实上是荷兰人从明朝(汉人)的手里夺取了台湾,郑成功在大陆反清无力,才去征服台湾的。还有一点要说明,时也,势也。你如果一定要把一个阶段的事情全推给清庭是犯了以片盖全,以点障目的毛病,一个人好不会全好,一个人也不会没有毛病。今天你还和我在论坛上针锋相对,谁知道,几年以后,你会不会高举义旗,高唱两个中国理论。
我没有丝毫颂扬的意思,我只是希望阁下在看待实际问题的时候不要老是带着大汉民族的作风。顺应天理者昌,此大势也。台民反抗台独此事实也!我劝阁下对中国未来,特别是台湾未来还应该保以乐观态度,我相信我党有能力,也有这个实力来收复台湾。这一点不用你操心,同时还奉劝阁下在这各大民族共荣共进的年代里,你不要在这么执着的崇尚大汉民族的作风,与国与民与你都无利。同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干吗要有这么多偏见,如果真的如此,那你也不配以国姓爷来自诩。你是不是美利坚民族和日尔曼民族或大合民族派到中国来刺探中国国情,分裂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影起内乱的情报人员那。
说实话,大家在论坛上本来不应该伤了和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谁对谁错很难说。就算让专家级别的人物来论凭也不过如此。要不是你侮辱人格在先(1你已被大辫子戏洗脑,还是江南人?我怀疑2请问你是汉族吗?请正面回答汉族被屠杀可以不宣扬,但决不合理!你却认为汉族应该被屠杀,只能证明你禽兽不如。)我也只能够恶言以对,你认为我不是汉族的,我还怀疑你是不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中华民族向来是泱泱礼仪之邦,阁下对我的不同看法竞以恶言相袭,绝无半点礼仪可言。与蛮夷何异。若你是无心之失,那可以原谅。如果你是有心如此,那中华民族多你一人,实非幸事,悲哉,哀哉!
诚可谓国之不辛也!


 

身份: 访客
I P : 保密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

    发表时间:2006-4-2 10:26:21  
  邮箱    QQ   个人主页  
国姓爷

 


请问你是汉族吗?请正面回答
汉族被屠杀可以不宣扬,但决不合理!你却认为汉族应该被屠杀,只能证明你禽兽不如。

 

身份: 访客
I P : 保密
来源:

    发表时间:2006-4-2 7:15:05  
  邮箱    QQ   个人主页  
国姓爷

 


你已被大辫子戏洗脑,还是江南人?我怀疑

“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动机和傅仪帝建立伪满州国的动机是一样的”
你可以去死,能这样比?那日本也是学满清,奴役汉人几百年后,就融合为一个国家. 而且日本自古仰慕汉文化,可能融合的代价更小。国姓爷投靠谁了,荷兰人?满人?仆役却为复国投靠日本人!做了日本人孙子。
汉族打内战,有杀戮,不等于其他民族也可以屠杀汉族,这是种族灭绝。同样汉族内部的统一不需要外族插手,更不是外族屠杀汉族的理由。

其他我懒的驳了,充满了伟光正为美化历史而编造的政治谎言,什么清是为了统一中华,郑经台独鼻祖,你不如说仆役投靠日本是为了大清再统中华,至于得不到信任就投靠外族屠杀汉族,这放到任何民族都要被唾弃。请问你们民族有这种英雄吗?汪兆铭也被蒋排挤,投靠日本,可是民国地方实力派哪个没被蒋排挤过?川军是赤脚打鬼子,弹药都不能保证,和老蒋的德械师能比?难道得不到信任就不顾民族大义?对郑家来说维护汉族正统就是他当时的民族大义。

这篇文章很清楚的写出清廷和施奸攻占台湾的动机,决不是什么民族大义!注意是清廷先提出两岸分治,叫郑经停止恢复中华,退出大陆基地,可是郑经没有同意
http://www2.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free&idArticle=651086&flag=1
谈对施琅其事大加宣扬的谬误和危害 
  
  先从两段“台独”言论谈起。 
  
  “愿贵君臣同于箕子,毋蹈田横之故辙。则何不罢兵休士,全车甲而归台湾,自处于海外宾臣之列。其受封爵惟愿,不受封爵亦惟愿。我朝廷亦何惜以穷海远适之区,为尔君臣完全名节之地。……执事如感朝廷之恩,则以岁时通贡如朝鲜故事,通商贸易,永无猜嫌,岂不美哉?” 
  
  “台湾本非中国版籍,而足下父子,自开荆榛。且眷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弹丸之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称臣入贡可也。不称臣,不入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与世无患,与人无争。” 
  
  说出这话的是哪家“台独”分子?不是别人,就是清朝方面负以与台湾明郑政权谈判重任的宁海将军喇哈达、平南将军赉塔,这是他们代表清廷向郑氏出示的和议条件。历史的事实总会让那些历史实用主义者难堪。身负“统一”重任的清政权竟然主动搞“台独”,不吝笔墨描绘出“台独”的美好前景来说服台湾郑氏政权接受。这其中的错乱和背谬,历史实用主义者无法解释,只好在电视剧里编故事,想象出一个子虚乌有的通敌阴谋,把两个政权之间使节交付的公函说成是朝内的坏分子与敌相通的密信,把清朝的开国元勋也说成是通敌奸臣。在我看来,这确实是出于现实需要而对历史事件随意曲解、“古为今用”的荒谬。 
  
  上下五千年,不同民族建立的不同政权出现在今日中国的版图上,真是数也数不清。相互之间,也从不缺少战争、和议。其中功过是非,自当别论。可是拿现代主权观念下才出现的“独立”、“分裂国土”之类概念去往古人头上乱套,却是十足的滑稽。台湾郑氏是“分裂”,那本为明朝官员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不算“分裂”?要知道在努尔哈赤时期,后金政权并没有什么统一中国的想法。再往上推,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李元昊等人又算不算“分裂”?今日中国的版图上曾经出现的政权中,互相征战的不少,互相承认的也不少,政权之间出现如同“仿朝鲜例”这样的藩贡关系的也不少,是不是都要一一去考较一下谁是“分裂”? 
  
  我认为,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及其抗清斗争,是明清之际民族战争的延续,其性质并不会因为控制区域的大小而变化。在郑氏据台的之前和之后,都不乏人举旗抗清,郑氏只是其中一个,没有什么不同。郑经本人发布的文告说得很明白:“我先王忘家为国,抗夷于方张之际,……因退屯东宁,生聚教诲者十一余年,庶机勾践之图,无堕先王之志。”,台湾郑氏并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夙志,以台湾为根据地,以进取中原为目标。郑氏政权的中国意识是很明显的。当然,出于客观强弱形势,台湾郑氏不得不与清朝谈判,与之周旋。最后谈判破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郑氏要“台独”,而清廷不让。而是因为郑氏不愿意割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坚持要求保留福建省厦门附近的海澄,而清廷坚决不同意这一点,遂至和议不成。 
  
  可见连横《台湾通史》:“经从其议,索海澄为互市。启圣执不可,议遂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福建省志》:“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 康亲王杰书、新任总督姚启圣从本月至次年五月,先后4次派员招抚郑经,劝其退回台湾,以澎湖为双方通商之地。郑经寸土不让,坚持以海澄为双方往来公所。和议再度失败。” 
  
  为什么清廷对比海澄大百倍的台湾毫不在乎,巴不得台湾成为“箕子之朝鲜,徐福之日本”,却只因一个小小海澄争执不下?这可以联系现代史来看一下: 
  
  杨胜群等主编的《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说:“10月21日,杜勒斯和美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伊访台,逼迫蒋介石撤离金、马,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为配合蒋介石同美国的斗争,在杜勒斯到达台湾的前一天,毛泽东下令恢复炮击金门,及时帮助了蒋介石,使其获得拒绝从金、马撤兵的口实。此后,福建前线炮击金门形成规律,逢单日打,双日不打。” 
  
  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讲到金门岛时说:“我们不是这样看待这两个岛屿的。我们对这个问题有过公开声明,就是让蒋介石守住这两个岛屿。我们也不切断他们的给养。如果他们给养不够,我们还可以接济他们。” 
  
  可见,台湾当局在大陆附近岛屿的存在,是一条台湾与大陆关系的纽带,是保证一个中国的有利因素。势不两立的毛、蒋两人,在共同的反台独主张之下,在金门问题上达成了一次默契。民进党上台之后,即迫不及待从金门等外岛撤军。其中意味,不言而喻。两百年前的清政权,并不在乎郑氏政权控制台湾,却一定要压迫郑氏撤出大陆沿海,意图当然也很清楚。就是为了彻底斩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清廷对台湾土地的得失,从来没有在意过,甚至在攻灭郑氏政权之后,康熙帝还发表高见说是“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清廷对这么一个在他们看来无足轻重的弹丸之地,之所以如此不惜血本,一定要消灭郑氏而后快。决不是因为有什么维护领土完整的志愿。而恰恰就是因为郑氏政权有着浓重的中国意识,随时可能成为反抗清廷统治的潜在威胁的缘故。 
  
  在清郑谈判初期,郑氏政权的活动重心在大陆,占据岛屿府县,清廷认为郑氏的威胁近在肘腋,于是表现强硬,非得要郑氏剃发归顺不可。顺着清廷的军事胜利,逐渐把郑氏政权逐出大陆,迫使他们不得不把活动重心移向台湾,清廷的谈判条件就越来越宽,在谈判后期,主动表示希望郑氏自守台湾,称臣入贡可以,不称臣入贡也可以。可见,他们哪里是关心台湾的得失?如果郑氏自踞台湾,永为异域,“与世无患,与人无争”,对于清廷来说,才是正中下怀呢。而正是因为郑氏政权到最后也决不肯割断与大陆的联系,才让清廷如梗在怀,最终下定消灭郑氏政权的决心。对于郑经来说,如果顺从清廷的意愿,放弃大陆,海外称王,正如清廷劝告他的“逍遥其间”、“与人无争”,于私人利益而论,岂不美哉?如果郑经真是什么“台独分子”,那么清廷自己开出的条件早已超出他的期望,为什么还要另生异议?但是正因为郑经是郑成功的继承人,即便是触怒强敌,他也不放弃在大陆的据点,保留重返大陆的希望,“无堕先王之志”。如果一定要以清郑关系来比附当今时局的话,那么清廷自己岂能逃脱搞“台独”的指控? 
  
  谈判不成,之后便是清廷对台湾的攻占了。施琅是最大的功臣,清廷也没有亏待他。登时成为台湾、福建最大的贪官污吏和恶霸地主。夺占田产收入施琅名下的,几乎占据台湾南部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一直延续到日本侵占台湾。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施侯大租”的收纳统归清朝在台衙门代行,并保送至北京转交施琅世袭业主。如此犹嫌不足,还贪得无厌,连无田无地的渔民也不放过。他死后几十年的乾隆二年,清廷自己发布上谕说:“闽省澎湖地方,系海中孤岛,并无田地可耕。附岛居民,咸置小艇捕鱼,以糊其口。昔年提臣施琅倚势霸占,立为独行,每年得规礼一千二百两;及许良彬到任后,遂将此项奏请归公,以为提督衙门公事之用,每年交纳,率以为常。行家任意苛求,鱼人多受剥削,颇为沿海穷民之苦累。著总督郝玉麟,宣朕谕旨,永行禁革。” 
  
  在郑氏时期,清廷搞“迁界禁海”,勒令沿海人民内迁,寸板不许下水,打算封死台湾。施琅攻打郑氏既然得胜,总可往来无碍了吧?可却不然,在施琅的治下,规定“赴台者不许携眷。琅以惠、潮之民多通海,特禁往来。”(连横《台湾通史》)。首先严禁广东籍人渡台,理由是那里出的“海盗”多,以及“惠潮之民多与郑氏相通”;对其他地区的人民渡台也严加限抑,竟然规定渡台人员不得携带家眷,也就是说不许老百姓在台湾扎根,这一政策后来导致台湾妇女奇缺,正应了“骨肉分离”这句话。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引《理台末议》的记载说:“终将军施琅之世,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盖恶惠、潮之地素为海盗渊薮,而积习未忘也。琅殁,渐弛其禁,惠、潮之民乃得越渡。”,可见在当时,施琅只要活着,就是两岸往来的最大障碍。在二百多年前,台湾土地空旷,本来很需要人力前来开发。可是在施琅时期,除在他的老家福建漳、泉地区招募佃农去种他的“施侯租田园”之外,大陆人民渡台,陷于停顿。施琅自己在台湾广占良田,坐地收钱,却对老百姓前往台湾谋生严加限制,把台湾岛视为他施家之禁脔。与现在的民进党当局阻扰两岸完全三通,阻碍两岸人员往来,正有一比。够不够得上“台独”行径?施琅亲自拟订的渡台禁令,在他死后,趋于松弛,但并没有结束。后来反反覆覆,清廷时而开禁,时而又“申严”。一直到同治年间,根据大臣沈葆桢的建议,才彻底取消。基本贯穿清廷治台时期。 
  
  如果施琅攻灭郑氏政权是“反台独”,为遏止“台独”起见,不正该鼓励两岸多多来往吗?反倒防民如同防贼,惟恐老百姓跑到台湾去,就会接下郑氏的衣钵举旗反清。更充分地表明了,第一,郑氏政权在大陆沿海人民中具有同情和支持,郑氏政权在台湾的抗清活动,是清朝时期全国抗清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台独”;第二,清廷攻灭郑氏,不过是为了消灭反清力量、巩固统治,而不是什么“反台独”。 
  
  按我的理解,统一的好处大概有团结合力、各地人民互相来往,共享各地区的土地、资源等等,《反分裂国家法》规定,“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是统一所能发生的效益,也是我们推进统一的手段。而施琅和清廷,实行迁界禁海于平台之前,实行渡台禁令于平台之后,一以贯之,就是要千方百计阻隔两岸交往,无端制造地域问题。和我们现在推动的统一,有何共同之处?从这一点上讲,台独分子才最该去感谢施琅呢。 
  
  就迁界禁海来讲,不仅在当时给沿海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而且毁灭了中国海洋经济,使中国与大海禁闭二十余年,船只朽坏,海外市场全部拱手让人。使明末就达到的“穷洋竟同闹市”的海洋贸易繁荣局面从此不再。清廷把台湾郑氏政权叫做“海贼”,可清廷自己对中国沿海经济的破坏比所有“海贼”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大。导致清朝的闭关锁国达到历代的顶峰,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与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施琅攻灭郑氏政权212年之后,清廷签定《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是清廷统治台湾的最终结果。当然这与施琅没有直接关系,但却是清廷一系列内外政策的必然结果。正如上面说的,清廷对台湾的得失并不关心,历来都是视为“荒服之地”,最后举以予人,把台湾当作了战争失败的替罪羊。有些人总喜欢在假设的前提下发表议论,说是如果施琅不消灭郑氏政权,那么台湾就会脱离中华,被外国侵占,可历史事实是郑氏政权把台湾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到了清廷手里面,台湾倒真的被外国侵占了。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来看,哪一方应该被称颂,哪一方应该被鞭挞,不是清清楚楚的吗? 
  
  我以为清廷和施琅攻灭郑氏政权,实在不值得如何颂扬。清廷和郑氏的对立,只不过是中国古代史上多如牛毛的政权相争中的一个。郑氏抗清具有的民族斗争性质,也是跟其他大陆上的抗清活动一样的。从清兵入关到清朝覆灭,反清活动又何曾断绝过?其中建立政权的也多得是,郑氏政权也只是其中一个,虽然地盘不大,但同样是具有明确的中国人身份的中国政权。如果只看到这一历史旧故与现实问题在表象上的相似之处,就浮想联翩、胡乱类比,却罔顾其中存在的本质差别,只能是对现代中国进行的统一事业的矮化和丑化,徒然供人口实。“台独”思想的渊源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台湾的“皇民化”殖民政策,是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问题。而“台独”分子最希望把“台独”的起源无限延长,编造出一部从古到今“台湾人反抗中国”的台独史来。把清廷和郑氏政权的斗争说成是“台独”和“反台独”,等于主动替台独分子论证“台独”古已有之,论证在历史上“台独”政权曾经实际控制台湾。无异于凭空给“台独”送上一份大礼。所以,用历史实用主义的态度来曲解历史,不仅本身荒谬,最终也只会给现实问题的解决带来负面影响。


 

身份: 访客
I P : 保密
来源:

    发表时间:2006-4-2 7:08:39  
  邮箱    QQ   个人主页  
袭月星痕

 


如果投票结果出来后,工大2和ONLINE什么时候能出好?
下面谈郑成功是要在国殇2中的吗?

 

身份: 访客
I P : 保密
来源:

tormoo

 

版 主 回 复
(回复时间:2006-4-1 20:27:07)

1、估计还要很久

2、是的


 

身份: 版主

    发表时间:2006-4-1 18:37:01  

共有1289条留言,共129页 ,这里是第77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

· 撰 写 留 言 · 

 
 

您的大名: (10 个字符以内,必填)

您的性别: 帅哥 美眉 (必填)

选择头像:     【头像预览】

您的邮箱:

您的 QQ :

您的主页:

发言内容:(必填)



验证码(必填)